近日重要活動:
*06/15-6/16(六、日)畢業活動&畢業典禮圓滿成功,108級畢業快樂!
*最新課程影片請看右下 ⏩精彩影片線上看!

搜尋此網誌

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

【未來】105/03/21 (一) 健康護「罩」1

今天輪到一直陪伴大家的實習老師們上場囉~課程中也帶領孩子們發現PM2.5,並展開一步步的問題解決。




今天的課程主題是「健康護罩」,孩子們有三個主要的任務,分別為:感受生活中的汙染物質、分析不同類型口罩的差異、討論生活中可作為阻隔PM2.5口罩的材質。

【感受空氣中的汙染物質】
一開始我們先透過投影片和圖片觀察其中「不一樣」的地方,鉑鈞說:「是起霧」、蓁蓁覺得是「清晨跟中午的不同」、亦翔說是「視力比較好的緣故」、鑫鑫腸則認為「跟廢氣有關係」,大家回答踴躍,更提到關鍵詞-「PM2.5」。

接著第二張投影片-看到騎腳踏車霧濛濛圖片,大家先是安靜了一下下,不久慢慢開始有起霧、晚上、空氣不好…等各式各樣的答案。接著到了PM2.5的指標圖片時,小萱萱表示哥哥早上起來查資料會上網看PM2.5有沒有超標。透過小萱萱的回答,老師也接著詢問:「請問大家什麼是PM2.5呢?」 而大家似乎對PM2.5不太了解,於是我們一起欣賞了「認識PM2.5以及影響」的影片,大家專注地看完後,也開始擔心空氣這麼糟糕該怎麼辦、有甚麼基礎的方式可以保護自己呢?

鉑鈞熱情的舉手:「可以戴防護罩!」
鑫鑫腸則說:「可以戴口罩!」
蓁蓁:「盡量戴口罩,避開大型會排放廢氣的物體。」

我們也進一步討論PM2.5汙染來源是甚麼呢?
林雞認為是:「大氣層!」
蓁蓁則覺得是:「機車排出來的廢氣」
偉人則覺得「幾乎所有交通工具都是來源」

大家踴躍的回答後,我們歸納出交通汽機車廢氣是PM2.5主要來源。
安安此時也提出重要的小疑問:「PM2.5的大小是剛好是2.5微米,沒有一點誤差嗎?」大家也延伸學長的提問,開始熱絡的回答:
「PM2.5像頭髮一樣細」、
「PM2.5是頭髮的1/28…等等」
林雞更根據剛剛影片中的資訊說:「也有0.5微米的」
最後大家也共同歸納-PM2.5是小於或是等於2.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。

接下來老師也引導大家思考:「市面口罩這麼多,哪一種口罩對付PM2.5最有效呢?」大家陸陸續續出現了各種回答:「活性碳(林雞)」、「我在書上看過,好像有一種顏色是黑色的口罩。(小萱萱)」、「防毒面具(鉑鈞)」、「完全吸不到空氣的(亦翔)」」…..等。有了這麼多答案,我們更要來看看哪種才有效-分析不同類型口罩的差異!

【市售三種口罩差異-觀察與分析】

各組拿到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口罩後,便迫不及待的拿來看,過程中老師也引導同學們可以觀察的方向和目標,大家也相當認真,陸續發現三個口罩之間的差異。

*蓁蓁、縫衣針、鑫鑫腸、小萱萱
三人先發現外觀上顏色不同之後,開始討論口罩的功能有哪些不同、更拿出尺開始量各個口罩的厚度,學習單觀察向度很豐富。

*亦翔、偉人、林雞、麥克雞塊
亦翔帶領著組員認真觀察,偉人和麥克雞塊剪開口罩後一層層剝開,發現裡面層數不同、內容物不同,林雞也很盡責的進行筆記。

*安安、鉑鈞、大萱萱、綉婷
安安學長先積極的帶領著組員一同觀察,更與鉑鈞拿了顯微鏡,將口罩放在顯微鏡下觀察,發現其中細細一條一條的纖維,由大萱萱和綉婷統整筆記。雖然學習單的進度較慢,但組員們也都十分專注的參與觀察。

【口罩阻隔PM2.5之效果檢測-實驗觀察與記錄】

接著老師也帶著各組同學下樓利用機車排氣管進行實驗,出發前,大家先一起認識實驗所需準備的器材,大家充滿期待的想知道實驗的走向,交代實驗須準備的器材後,我們下去做實驗。
說明實驗流程後,大家都認真地觀看機車發動與實驗數據的變化,麥克雞塊與林雞更是討論起機車廢氣的味道與口罩檢測的數值~而蓁蓁、綉婷、亦翔在一旁也都認真的紀錄著。
可惜進行到第二個活性碳口罩實驗時機器有些故障,於是我們回教室討論。並進一步先思考「口罩材質」的要與不要,林雞、麥克雞塊也不斷提出想法,如:衛生紙、冷氣網…..等,相當積極呢!

【準備材料的要與不要】

大家在有限的時間討論出下星期帶的材質要:隨手可得、透氣、可操作、可剪裁、不要帶造成他人不便、不透氣的東西等,希望下星期各組都有將材料帶來喔。

*以上日誌內容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實習老師所撰寫。


課程剪影 (請點選連結)
大家專注地看著儀器數據的變化~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