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重要活動:
*06/15-6/16(六、日)畢業活動&畢業典禮圓滿成功,108級畢業快樂!
*最新課程影片請看右下 ⏩精彩影片線上看!

搜尋此網誌

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

【未來】105/04/18 (一) 健康護「罩」4

今日的健康護罩課程,任務分別為討論實驗數值及比較數值差異、釐清影響實
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、檢討上週實驗及如何改進、課程回顧。



【任務一:討論實驗數值及比較差異】
首先,老師先請大家觀察上週實驗數值,並發現數值異同之處。一看到數字鑫鑫腸與蓁蓁便積極舉手想要分享,各組也在觀察後發現數值變化與差異,如:「無口罩數值在30秒的時後最高之後慢慢變低」、「無口罩在90-120秒間數值沒有再變動」、「布口罩和醫療口罩數值在30-120秒間都一樣」等等,大家觀察都十分的仔細,像小偵探一樣呢!

接著透過「老師實驗數值表」,大家也進一步尋找「上週實驗」與「老師實驗」兩組的差異。大萱萱與鉑鈞發現老師實驗的PM2.5數值在30秒的時候是最高的。小萱萱與縫衣針則發現兩組實驗整體數值大小的不同,其中老師實驗PM2.5的數值有到百位數,而上週實驗的數值僅十位數。麥克雞塊、林雞和偉人則認真比較每個時間點,不同口罩數值的高低。

接著我們也共同結論:不同組實驗,數值穩定的點不同~老師實驗三種口罩的數值於90-120秒間數值不再變化,上週實驗三種口罩的數值於則是於30-120秒間數值不再變化。另外實驗的結果也不同~老師實驗後發現醫療口罩效果最好、活性碳次之、布口罩效果最差;但大家上週實驗分別是活性碳最好、醫療和布口罩次之。但透過數值我們也都發現:「戴口罩時檢測的PM2.5數值相較於無口罩時檢測的PM2.5數值都來得低」,表示口罩對於PM2.5多少有阻隔效果,但是實驗中效果的好壞卻不太一樣,是為什麼呢?

【任務二:釐清影響實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】
延續上週討論到實驗中「有因素會影響實驗的結果」,大家也重新回顧上週提到的因素內容,並根據因素的類別進行分類,其中包括:時間、器材、操作、環境。
大家透過討論也很快地將便利貼放上分類的區塊:時間(例如收集廢棄的時間、機車發動的時間)、器材(例如機車、檢測器等)、操作(例如排氣孔的遠近、角度)、環境(例如早上中午晚上、風向)也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我們實驗結果。

在分類後,老師也進一步提問:這些因素的改變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呢?各組也透過便利貼,將可能造成的影響撰寫歸納,並上台分享。而各組也很有條理地提出想法,如:根據因素提出影響到PM2.5的濃度外,也提出可能造成高低的假設,很不錯。

老師也透過大家的發現,引導大家思考:若要讓實驗結果準確,要事先將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給固定好,並且排除任何可能導致實驗產生誤差的因素。如何從影響(依變項)上控制變因(自變項),是科學實驗中很重要的關鍵。

【任務三:檢討上週實驗】
最後老師也引導大家透過上週實驗的照片剪輯,仔細觀察照片中各組操作的差異及塑膠袋大小的變化,也播放影片請大家回顧,討論上週實驗有哪些部份需改進,下次可以怎麼做得更好。有同學提到「袋子需要握緊」,有的則認為「實驗過程太過依賴老師操作了,檢討下次不要太依賴老師」,對於紀錄也檢討到「應在第一時間的觀察實驗」都是相當好的建議~

*以上日誌內容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實習老師所撰寫。

課程剪影(請點選連結)

分享影響實驗中的各類變因,有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呢~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